「中國造月亮即將著陸」
——Not Beijing, but faking?(不叫北京,叫造假?)
有人講,如果把中國稱為「金牌大國」的話,那麼澳洲就是真正的體育大國。此話一點不假。「金牌大國」和「體育大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相信身在澳洲的人,都能體會到這一點。澳洲人對於體育的熱愛,已經深入到很多人的細胞之中,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和癡迷,卻沒有那麼重的非要拿金牌的功利色彩。
作為一個「體育大國」,澳洲媒體對於北京奧運的報導,當然是鋪天蓋地。如果說奧運開幕之前的報導有80%都集中在中國的人權問題之外,那麼開賽之後,除了每天「例行公事」的賽情報導外,澳洲媒體對奧運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奧運造假
二、奧運期間的示威抗議活動
三、中共當局對於西方媒體的打壓、西方媒體與北京奧運組織方之間的衝突,以及中共官方媒體對於任何所謂「負面消息」的壓制。
北京奧運的造假,在奧運史上可說是絕無僅有的。特別是打動了許多電視觀眾的小女孩林妙可被曝出是假唱之後,《悉尼晨鋒報》在頭版最顯著的位置用了非常搶眼的大標題報導此事:「孩子的心破碎了(HEARBREAK KID)」、「開幕式醜聞(Opening Ceremony Scandal) 」。澳洲記者按照澳洲人的思維方式看待這件事,他覺得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假唱的林妙可和真唱的楊沛宜這兩個孩子的心都會破碎,這對她們的終身都會造成很壞的影響。在澳洲人心目中,這是比開幕式的「完美」更要緊的。
筆者與一位澳洲西人女士談起假唱之事,當說起七歲的楊沛宜表示,她的聲音能夠進入開幕式,已經夠滿足了時,這位女士立即反問:「當她知道,『國家』不要她的『其餘部份』時,她會怎麼想?」在她看來,生命是一個應該作為整體被尊重的對象,豈能任意割裂組合?
一名叫做Stephen Hutcheon的澳洲《時代報》記者在自己的博客上把北京奧運的造假一一列出,還配上生動的圖片:假焰火、假唱、林妙可身上的假麥克、假少數民族兒童、假觀眾、假想敵、假藍天,等等。
《悉尼晨鋒報》在「評論及讀者來信」版面上,刊登了一封題目為「Not Beijing, but faking」的讀者來信,「Not Beijing, but faking」 是很俏皮的英文諧音,意思是「不叫北京,叫造假」。
這封讀者來信在談到北京奧運開幕造假之後,用不無幽默的語氣諷刺道:雖然人們不能分辨電腦合成圖像與真實拍攝的畫面之間的差別,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中國製造的月亮,很快就將著陸了(One thing is certain, though: expect a Chinese moon landing soon) 。
另一個名叫Mike Carlton的評論員在《悉尼晨鋒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Faster, higher, stronger but no fun」,意即「更快,更高,更強,卻毫無樂趣」。文章說,這次奧運會,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有了,但我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東西,想了一分鐘之後,我就發現了:它缺乏靈魂和生氣。它毫無溫情,那種冷冰冰的操著正步的殘酷的「完美」不容任何人破壞。
文章還說,不管是2000年悉尼奧運,還是2004年雅典奧運,你能看到滿街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狂歡的氣氛。而這次北京奧運呢?你就算端著機關鎗到公共場合去掃射一番,都打不著任何人——也許真是有人端著機關鎗去掃過了,所以什麼地方都毫無生氣。也許,這就叫共產主義?它把所有原本屬於奧運的樂趣都一掃而光。
另外還有一些報導提到,假如在悉尼奧運期間發生撞死兩個運動員的情況,那組委會絕對得專門召開新聞發佈會,詳細公佈一切情況;但在中國,撞死兩個人的消息根本沒有見報。
對於讓無數人無比震驚的劉翔退賽的消息,澳洲媒體不止一篇報導提到,劉翔承受的壓力太大了,中國體育預算的10%都花在了他身上,甚至在賽前幾個月,還把他許多隊友從上海弄到北京,當他的陪練(stable ponies)。
《悉尼晨鋒報》的記者Richard Hinds寫道:如果你在中國呆的時間足夠長,你就會瞭解,無論中國已經取得了怎樣的成績,但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仍然是不可思議的脆弱。
總而言之,中共想借用奧運給自己臉上貼金,殊不知,由於它所做所為所想,與世界主流的文明價值觀實在相差太遠,因而北京奧運反倒成了讓它的種種惡行與「醜怪」大曝光的「國際舞台」。
2008年8月28日
原載於:http://www.epochtimes.com/b5/8/8/28/n2244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