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環境  澳洲Vs中國

氣候變遷與環境 澳洲Vs中國

本週一,新當選的澳洲總理陸克文和他的新內閣宣誓就職。新政府上台後幾小時之內 ,就簽署了抑制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並且發佈新聞公告,稱此乃新政府的第一個官方行為。此舉除了實際性的意義外,當然還有很重要的象徵性意義。 

除此之外,陸克文還設立了一個新的部,叫作「氣候變遷與水資源部」 ,並任命了一位華裔女性擔任部長。另外,他還將在下週率領財政部長、環境部長和新的氣候變遷部部長,到印尼巴厘參加目前正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以顯示澳洲對此的高度重視。從這些舉措看,陸克文政府已經把應對氣候變遷當作了一項重大國策。 

除此之外,陸克文還制定了這樣的目標,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2000年的基礎上減少6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要達到20%。陸克文已經開始警告國民,如果排放量超標,就會受罰。 

在這次競選活動中,陸克文高調宣傳他當選後將簽署京都協議;相反,何華德政府一直不肯簽署這個協議,因為澳洲是個產煤大國,何華德表示,不能因為保護環境而影響經濟的發展(這種說法倒有點像中共)。在競選活動中,何華德強調得最多的也是他的經濟成就。 

不過,從陸克文領導的工黨取得大選的壓倒性勝利這一點上看,澳洲公眾已經用選票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他們寧可經濟發展得慢一些,也必須立刻對氣候變遷這個關係到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作出應對,否則就無法向子孫後代交代。 

其實不只是子孫後代,生活在今天的澳洲人已經深切的體會到氣候變遷的惡果。澳洲近幾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許多地方連生活用水都要限制,各種氣候災害也越來越多,如果海平面上升,澳洲將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因為澳洲80%以上的人都住在離海岸線只有50公里以內的地帶。 

因此,何華德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是他輸掉選舉的原因之一。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經濟發展在選民心中的重要性,已經降到第三位。何華德打這張牌,也算是錯估了民意。 

可以說,今天澳洲公眾對氣候變遷問題的格外關注,與澳洲媒體對這個問題的持續曝光也是分不開的。

在競選活動中,還有一個問題曾經引起爭議,那就是澳洲應不應該像美國那樣,堅持中國、印度等發展中的排放大國也必須承擔責任。工黨環境發言人先是表示,無論中國、美國簽不簽京都協議,澳洲都會簽。這個說法立刻受到對手的攻擊,陸克文趕快出面糾正道,發展中國家也有責任限制排放量,在2012年,也就是京都協議到期之後,澳洲一定會要求發展中國家也承擔責任。

因此,可以想見,在這個問題上,澳洲不會不給中國施加壓力。 

《澳洲金融評論》上週五刊登了一篇發自上海的文章,批評中共方面不但不設定一個排放標準,還關押被稱作「太湖衛士」的民間環保人士吳立紅,並且禁止刊登讓政府感到難堪的環境狀況報告。 

其實就環境來說,澳洲比中國不知乾淨多少倍,許多在澳洲生活多年的華人回大陸探親時,頭一個月都在生病,等病好了也該回澳洲了,這是因為在澳洲乾淨慣了,已經適應不了中國的髒。

但是,中國老百姓對於環境問題的危機感,卻遠遠不如澳洲公眾,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為中國沒有新聞自由,老百姓被剝奪了知情權,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另一方面是因為老百姓沒有議政參政的權利,不能像澳洲公眾那樣用選票將自己不認同的人選下去,當然也就只好對很多問題「漠不關心」了。

2007年12月4日

原載於:http://www.epochtimes.com/b5/7/12/4/n1927031.htm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光明頌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光明頌

Study for Martha and the Onlookers in the Raising of Lazarus 「拉撒路的復活」手稿

Study for Martha and the Onlookers in the Raising of Lazarus 「拉撒路的復活」手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