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警擊斃少年將引發騷亂嗎?
零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澳洲第二大城市墨爾本一名十五歲的少年因涉嫌用刀攻擊警察而被當場擊斃。警察開槍打死十五歲的少年,這種事在澳洲應屬首次,又剛好發生在希臘警察打死少年引發大面積暴力騷亂之後,因此有中文媒體以《墨爾本警察槍殺少年希臘騷亂恐在澳大利亞重演》報導了此事。
希臘式騷亂真的會在澳大利亞上演嗎?也許應該先回顧一下事件本身。
十二月十一日晚九點左右,警察接到報警電話,稱墨爾本萬國公園(All Nations Park)附近有一少年衝到商場搶了兩把刀,然後跑到商場附近的停車場中揮舞刀子,威脅他人,行為失常、狂暴。
四名警察馬上趕到現場,試圖讓他放下刀子。但少年不聽勸告,一邊揮舞刀子接近警察,一邊說:「殺了我,我要殺你。」
在這種情況下,警察向他噴射兩次辣椒水,還放空槍警告,但未能夠阻止他,三名警察因此同時開槍,這名叫做卡西迪(Tyler Cassidy)的少年被打中胸口,當場死亡。
事情出來後,輿論嘩然,首先受到質問的是:警察有必要把他打死嗎?接下來的幾天裡,一篇接一篇的報導披露出更多的細節。
警方表示,卡西迪那天晚上用自己的手機打過兩次假的報警電話,第一次他說有個地方有人在行兇,結果警察趕過去時根本就沒有那個人;第二次他又在電話中假裝驚叫,說這裡有人拿槍殺人,叫警察快來。
商場中的員工也說,卡西迪搶了刀之後,逼著員工打報警電話,說不打就殺了他們。
警察還表示,卡西迪當天曾對一個朋友說:「今天晚上我要殺人,然後我就會被殺死。」
據說卡西迪在那天晚上曾經在火車上跟人打過架,因此情緒極度不正常。
總之,警察方面試圖告訴公眾:是卡西迪存心想通過警察來實現他想「自殺」的目的。
另一方面,卡西迪的母親和其他許多同情死者人則表示:為什麼四個受過訓練的警察對付不了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為什麼非要把他打死?為什麼不試圖說服他放下刀子,或者逃走、或者叫更多的人來,用個大網網住他,等等。
卡西迪的母親已經表示,要為卡西迪「討個說法」,要求調查清楚整個事件的過程,並且已聘請律師,如果最終證明警察行為失當,就將為死者尋求公義。有也人寫評論把警察的行為稱為「謀殺」,指責警察「嗜殺」。
不過,同情和支持警察的公眾也不在少數。一名記者採訪了一名二十一年前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受到持槍歹徒的攻擊,為自衛不得不將歹徒打死的警察。
這位警察說,他在當時別無選擇,只能開槍保命,但歹徒剛剛倒下,他立刻就開始自責、自問:有無別的選擇?能不能不把他打死?他說,外表上,他必須裝得很堅強,因為他得面對一系列調查,包括接受令人難堪的來自同事們的審問,但內心裏,他已經崩潰了。許多年裡,他既恨死者,又恨自己,也恨那些對這件事說三道四的人。他的家庭成員,包括孩子也與他一起承受被人指責的痛苦;而曾經殺過人的痛苦,將伴隨著他,直到他死去。
類似這樣的報導,及此次卡西迪被打死事件本身,引發了又一輪給警察配備「泰瑟槍」(Taser),也叫電擊槍的呼聲。這種槍能讓人失去反抗能力,但卻不會傷人性命。
目前澳洲警方已承諾將對事件進行全面調查。
筆者以為,這件事在澳洲屬於「個案」,它會被當作個案認真處理,卻無發展為希臘式騷亂之虞,因為澳洲還沒有那樣的社會積怨或矛盾積聚。
這件事也很容易讓人想起中國的楊佳「襲警」案,但又馬上能看到太多的區別。
比如,從澳洲媒體的報導看,譴責警察的、替警察說話的、替死者和死者家屬說話的都有;它不像中共官方媒體,在發生什麼事情時報導是一邊倒的。在網上發貼說楊佳的生殖器被警察打壞了的郟嘯寅,就被當作散佈謠言抓了起來。
另外,共產黨為了讓警察成為維護它的絕對權力的私家軍,有意的培養和縱容人性中惡的一面為它所用,同時扼殺警察的人性,使警察成為共產黨行惡的工具,以至最後成為人民的敵人。
而在澳洲,通過方方面面的報導和日常生活,人們能看到、感受到警察人性的一面在時時閃光,他們真的是在維護公共秩序,而不是某個黨的私家權力。
筆者本人就有過一次被警察感動的經歷。那天是我女兒到新的中學上學的頭一天,本以為她已十二歲了,學校又不遠,一共就幾站地,早晨我坐公車送她到校,心想下午讓她自己坐公車回家應該沒問題了,誰知那趟公車走的是環線,不是從原路返回,所以女兒就被帶到「陌生的地方」,越看越不對,只能跳下車給我打電話,說自己丟了。
我讓她不要驚慌,只管走到任何一條路口查看路牌,告訴我路的名稱,以便我從地圖上將她「定位」後去接她回來。
還沒等我將她「定位」,女兒又打電話來,很神氣的說:「媽,你不用來接我了,我現在在警察車上,他們正送我回家。」
果然,十幾分鐘後,兩三名警察「押送」著女兒走上樓來,確認我是她母親後,揮揮手高興的離開了。
女兒告訴我說,原來,是因為有個路人看到身穿校服的她在路邊彷徨,知道她一定是迷路了,就打電話報警,警察十分高效的立刻趕到,問明住址後馬上就送她回來。
這是2005年的親身經歷。在澳洲有過很多次被感動的經歷,這是其中一次。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經歷,讓我對澳洲的 「和諧」與安定很有信心。
轉載自台灣《看》雜誌雙周刊第28期
2009年1月1日